31.1.12

低碳總體規劃2 歷史與定義

本文以Prof. Phil Jones, Simon, and Koyang Lin等人領導組成之WSA永續環境研究小組共同著作之<低碳總體規劃>一書為藍本,並由Koyang Lin重寫成繁體中文摘要版,版權屬WSA (Welsh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ardiff University) Koyang Lin共同擁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歷史>

在工業革命之前,永續就曾經被提及過,但是一開始的發展並不是針對城市,而是僅指生態環境。後來因為工業革命的發生,永續被擱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機械化的生產,為的就是應付成長急鉅的人口與生活需求。一直到資本主義統治全球後的能源與石油危機,永續才又被提及,但是這一次的出現是因為經濟因素。爾後,永續又沉寂一段時間因為能源危機的問題被暫時化解,一直到最近的二十年,能源的危機再度出現加上環境的實質惡化,永續成為所有城市發展的終極目標。

對於建築,永續也是一樣的。機械化大量生產的時代過去,現代、後現代與解構相繼帶起時代風潮,美學與空間的層次不斷提升,但是飛躍二十世紀,面對環境,建築師還是不得不回歸到基本面,回歸到環境的思考。過去永續是美麗的糖衣,或是錦上添花的設計。未來永續會是設計的主軸,美學將與之並存。

過往永續只強調環境與生態,現在永續涵蓋社會、經濟與生態三方面,城市發展與建築設計都需要遵守這樣的原則。


<定義>

目前已經有好幾百種永續的定義,最廣為接受的就是在不損害未來世代能夠享有與現今同樣生活條件之下,滿足目前需求的發展模式。發展的原則包括建立預防機制、保持多元多樣性、統一一致的解決方案、塑造創新的機會、發展公平團結的居住模式、增強求知欲望、確保生活品質和健康、給予合理的發展支持、加強地方認同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