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接近尾聲
和幾位參與建築設計課程的教授共同交換了教學心得
很好玩的是我們整場幾乎都在辯論
這真的是英國與台灣的不同
在台灣為了和氣
如此激烈的爭執辯論幾乎不會出現
討論的爭執點就是<理論要不要>
為了加深學生對建築的認知
建築教育極為強調史論的重要
認為過去的發展對於設計原則的推導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有人反駁為何要學羅馬或歌德
對於現在建築影響力太薄
贊成的人說
每個建築作品都會有精神與原則
這些在創作當下並非沒有
經過時間沉澱就會變成理論
教導學生理論是讓他們了解這個過程
而不是叫他們跟隨理論
反對的人又說
學音樂的人
應該是直接聽音樂而不是學結構韻律開始
所以學建築應該直接向作品學習
一位相當資深的教授說了
現在的學生不在乎傳統
只記憶當下的風潮與設計
因此為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與熱情
教授理論顯得不再重要
很遺憾昨天對現在的學生來說都已經是歷史了
更不用說幾百年以前
理論到底要不要
還是全都要
還是因人而異
當全部人起身的同時
嘴巴依然沒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