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0

批評是進步的原動力

社會要進步
文化要精緻
其中很大的動力是來自於反省及批評
就像是鐵匠鑄劍一般
刀刃是越敲越鋒利
越磨越閃耀


面對建築
具有主宰能力的設計師就應該要有自省的能力
要有推翻自己的勇氣
相反的
具有監督腳色的
不管是業主、社會大眾或是專業評論家
就要能無情的批評、客觀的審視
建築才會進步

近幾年在台灣
最為人矚目的就是孫德鴻學長的南郭先生論
這篇文章些許帶有個人色彩
甚至牽扯到瑜亮情結
但其中點出的社會體制及個人處事等問題
還是值得建築人深思

作者及被批評者均為我的學長
德鴻學長的為人有凌有角
江湖上也得罪不少人
所以當然稱不上八面玲瓏
但是其對於建築的熱忱與堅持
對於台灣美的視覺環境之貢獻
算得上是盡心盡力
被批評者即是劉育東教授
迫於建築師制度的無奈
又不甘侷限於教育界
因此利用身邊資源
創造出隱身的假象
其袖善舞的能力確實是一絕
也因此能力
在交大的辦學是有聲有色
為台灣建築教育提供了不一樣的聲音

客觀的來說
孫學長迫於建築師日漸低落的地位或是不順遂的職業生涯
好像有點忌妒地在批評劉學長
而劉學長偷雞地跨足了一點點實務界
打起的名號
套在現行的體制上
好像是在掛羊頭賣狗肉
但是如果翻到他們人生的另一面
他們的貢獻確實不由得令人佩服
閱聽人要避免掉進了這種爭論的漩渦
不管是選邊站或是保持中立
我個人認為只要有想法都對
因為批評值得鼓勵
但是也別忘了探究事情發生的初始點
或許我們應該怪建築師體制本身的錯誤
而他們的作為與發聲
都應該視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PS
本篇章所使用的圖片
部分轉載自其他網站或書籍
版權屬於原作者
不屬於本編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