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時代
或許您沒有太多的時間閱讀
但是面對一本好書
錯過學習的機會相當可惜
讀讀別人摘錄的精采字句
或許是可省時省力的方法
在此給您令人難忘的賈伯斯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 Apple’s “Think Different” commercial, 1997
蘋果為了傳達它的企業文化,也在此時推出”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廣告,採用了許多特立獨行、改變世界的名人圖像。
賈伯斯很爽快的說,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出版前他完全不看也可以。(賈伯斯是相當刻薄、要求完美的人)
賈伯斯希望自己站在藝術與科技的交會處。他所有的產品不只是科技,還有巧妙的設計、吸引人的外觀、觸感、優雅、人性化,甚至富有浪漫的元素。(注意!有浪漫!)
賈伯斯與沃茲尼克個性迥異,兩人組合起來,卻是一支超強隊伍。(賈伯斯與沃茲尼克在電腦發展上的看法不同,一為封閉,一為開放;兩者長處、個性均大大不同,一善藝術、吝嗇,一善科技、慷慨)
賈伯斯的父親告訴他,”追求完美”意味連看不到的地方都要講究做工。(櫥子的背面也要細緻漂亮)
馬庫拉在一張紙上寫下”蘋果的行銷哲學”…第一點是同理心…第二點是有焦點…第三點…為聯想
我記得畢卡索說過這麼一句話:好的藝術家懂的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則擅於偷取。因此,竊取偉大的點子沒有什麼好羞恥的。(賈伯斯抄襲全錄的創意,爾後痛恨微軟、Google抄襲他們的創意)
柯爾曼說:這是為了自我實現而扭曲事實。你之所以能完成不可能的事,正因為你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最終的目的不是要打敗對手,也不是獲利,而是盡最大的努力做出最好的東西。
追求完美雖辛苦,卻是值得的。
艾斯格林的設計指導原則是”形式隨情感而生”,而非一般的”形式隨機能而生”。
隨著團隊的成長,不免會隱忍一些B咖成員,如此一來就會吸引更多B咖進來,不久甚至C咖都來了。我從帶領麥金塔團隊的經驗學會了,A咖高手只希望同是A咖的人共事。如果你是A咖,就無法容忍B咖。
印度有句古老格言:在你生命的前三十年,你是習慣的主人。但在你生命的後三十年,你則是習慣的產物。
我們把賈伯斯開除,叫他滾蛋,這麼做雖然殘忍,他也因此找到人生的契機。
蘭德說:他一次只給客戶一個提案。我負責解決問題,你負責付錢。…你可以採用我的設計,也可以不用,但我不會一次給好幾種設計。而且無論你採用與否,都必須付費。(蘭德是傳奇的廣告大師)
蘭德用拳頭用力敲了一下桌面,說道:我在這一行已經幹了五十年,我知道我在做什麼。賈伯斯只好讓步。
光是一本書的封面就能決定這本書好不好看,因此一家偉大的公司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必須要讓人感受到這家公司的價值。
要是不能把事情弄對,那就乾脆不要發表。
要求公司所有部門必須同步作業、密切合作。賈伯斯最愛用的名詞是”深度合作deep collaboration”以及”同步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極少數的人如我,能清楚了解創造科技產品需要用到直覺與創意,而藝術工作也必須嚴守紀律。
你不自己吃,別人也會吃下去。(面對自己將出產的商品可能造成已出產商品的滯銷,賈伯斯認為不可不為,不斷超越才是讓對手望塵莫及的方法)
在面對死亡時,全都消失了,剩下來的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相傳古羅馬時代,將軍凱旋歸來,在街市舉行勝利遊行時,背後總有僕役負責不斷對他喊”勿忘人生中有一死”,提醒將軍不可得意忘形,勿忘心存謙卑。
領導人彬彬有禮,溫良恭儉,小心翼翼不讓任何人受傷,通常無法成為有效的改革者。
福特曾說:如果我問顧客他們要什麼,他們必然會回答我”跑的更快的馬”
你要跟我一起工作,就得絕對誠實。(賈伯斯要求員工)
我使用的語言或數學都不是我發明的,我的食物很少是我自己準備的,我的衣服也是別人做好的。我做的一切仰賴其他人,可以說,我們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喜歡在蘋果的產品上加上開關鍵。(賈伯斯認為人死後意識不滅,總會留下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