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Prof. Phil Jones, Simon, and Koyang Lin等人領導組成之WSA永續環境研究小組共同著作之<低碳總體規劃>一書為藍本,並由Koyang Lin重寫成繁體中文摘要版,版權屬WSA (Welsh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ardiff University) 及Koyang Lin共同擁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按照第一部分的準則,我們對基地進行了各項資訊的搜集,包含了人文與自然等等。為了充份掌握所有訊息,我們儘可能的將資訊導入電腦,讓電腦能夠進行動態模擬。在此簡單介紹幾項重要的方法應用:
<基地分析>
首先利用Google Earth直接導入SU來掌握結構佈局、精確位置、太陽光、風向等地理資訊。再連結到美國能源部的網站,將平均的年度氣象資料輸入HTB2。
<運行能耗>
利用SU建模,將城市依照初步想法建構出來以利日後模擬與調整比較。模型中的建築物都可以被賦予類別,如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等等,另外還包含許多數據,諸如用水量、照明需求、通風率、電器耗能、使用人數、使用行為等等。當這些資料都備齊後,透過 HTB2 將很容易計算出暖氣、冷氣和其他能源的使用情形。對於全區域的熱力和電力基礎設施也可以用Google Earth來進行定位並在需求的基礎上計算出能源供應量。
<隱含能耗>
隱含能耗可以利用工具輕鬆計算出來的。通過指定基地中所有元素(如牆面、建築、街區設施和其他)建築材料和其隱含能耗的指數,一個城市規模的隱含能耗就很容易被計算出來。另外利用2D模型所得到的人行道和機動車道路的區域等資訊,可以用來粗估開發區域整體交通的隱含能耗。
<可再生能源>
城市規模的可再生能源供應也可以用電腦進行分析。依照基地特性選擇有潛力的再生能源,鍵入供電率以計算可能的節省能源方案。
<其他>
其他基礎設施和更詳細的運輸能耗是低碳總體規劃未來的研究範疇,目前這方面的研究較為不足,只能以平均的預設值當案例設定值。
其次,模擬的過程先導入建物,將物件炸開(不進行模擬的物件,如高架橋等可保留群組),再對基地定位,利用WSA開發的Virvil插件組對物件進行面積計算與查核。進而設定各項背景資訊和賦予建物使用屬性(商業、工業或住宅)。接著設定隱含能耗的各項參數。最後要求電腦進行運算,得出HTB2所需的各項資料夾,再利用插件計算一次,即可得到運算結果。
下圖電腦進行遮陽情況模擬時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