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美國的專家這麼計算過
人在23歲大學畢業前
生命其實不怎麼自由
在40歲之後
因為健康也不太自由
如果一個人能平順地活到75
能自我自由控制的時間根本不到四分之一
更遺憾的是
對於優秀的台灣人而言
唸書將不只到大學畢業
現在最少都要到研究所
中間剩下的時間
只有15年
剛好是五分之一
時間真的比想像中來的珍貴許多
昨天在朱學恆的部落格裡看到維吉尼亞大學Prof. Randy的演講
非常的震撼
在幾經消化之後和融合個人經歷後
簡短的跟大家分享
在國中以前
我會寫日記
從往回看裡得到檢討
然後繼續向前
但是我是再平凡不過的人
每每下筆總是在吸吮過去的美好
對於明天還是得過且過
之後在偶然的機會裡
看到李登輝總統說他放棄寫日記的過程
我決定試試看
把日記丟了
然後只想未來
起頭的幾年情況都很好
對於時間的運用也有所改善
爾後更效法諸多專家推薦的微時間管理法
每天都寫好明天要做的事直到今天
在大學時因為這樣的習慣讓我名列前矛
在研究所時也同樣收到效果
工作時也一樣因此展現過人的效率
這些成果似乎證明我該繼續這樣下去
可是每每思考到人生的課題
才發現這叫小氣
這完全是一場錯誤
每天執著在一點兒都不重要的事上
並以完成它們津津樂道
實在好愚蠢
花了一堆時間學一大堆時間管理的理論與工具
結果跟游民一樣是在浪費生命
Randy教授點醒了我
應該從重要的事先著手
人生有所期望 (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
既然有期望有重點
就要挑那些重點做
因為時間不多
對於緊急而瑣碎的事情
就放棄忘了吧
從今天起
我將放棄微時間表的管理方式
不再把每一件細瑣的待辦事項寫下
取而代之的是將事情先分類
然後只專注於所有重要的事情
因為我絕對沒有時間做完所有的事情
我猜幾個月後
我會忘記處理很多小事情
但是能夠邁向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一定會讓我擁有更多的滿足感
因為時間是用來從事有意義的事情
時間等於金錢的觀念已經是陳腔濫調
但是我之前一直沒有警覺拿太多的時間來打電動、上網和看電視是不對的
因為它們帶給我極大的快樂
這些內心的歡愉隱藏著兩個重大的錯誤
一個就是我要的快樂不是瞬間的興奮
二就是那些用掉的時間不能做其他重要的事
第二點尤其重要
就像是買東西
十塊錢如果用在打電動就沒辦法買我愛吃的麵包了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這就是時間等於金錢的意義
以前我就是不懂
老以為時間不像錢一樣有實質感
但是現在若想想
如果我有一小時
該買什麼
還會隨便花嗎
既然不是笨蛋不會到處灑錢
那我怎麼可以再允許自己隨便花時間
另外
想想自己生命中的一小時價值多少
常常有人自誇說自己一小時幾萬上下
搞不好是真的喔
在這點上如果對自己嚴肅一點
應該好好想想
接下來的一個鐘頭要幹麻
是要數鈔票還是灑鈔票
再來也是老調牙的理論
80 / 20 法則
用80%的時間做比較不重要的事
對嗎
生命真的就會因為這樣悄悄地消失不見耶
回首過去
已經不知所謂的過了人生的1/3
因為沒命含著金湯匙出生
所以到現在依然是兩手空空的人
平凡的我經不起戲劇的變化
只求在自己戰戰兢兢的努力之下
老天爺能憐憫
以後面對人生重要的事
再沒有理由不努力爭取了
親愛的Randy教授結婚於39歲
很快的擁有三個小孩
事業上也取得終身教職
有計畫且幸運成功的成為了自己想要變成的人
璀璨的人生即將延續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能擁有的就一定比你我多
他死於2008年
47歲
這堂時間管理演講正是他人生倒數的幾堂課之一
我想我們擁有的時間可能遠比想像來的少很多